互聯網已成經濟和民生新引擎
來源于:福州麗錦網絡科技有限公司
發表于:2017-10-27 15:02:49
瀏覽2280次
|
|
文章摘要:互聯網已成經濟和民生新引擎
近日,中國互聯網協會聯合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組織編撰發布了《中國互聯網站發展狀況及其安全報告(2015)》。報告依據權威數據,從發展
規模、組成結構、功能特征、地域分布、接入服務、安全威脅和安全防護等方面對2014年中國網站發展作出了客觀分析。報告的發布對引導互聯
網產業發展與投資,保護網民權益及財產安全,提升中國互聯網站安全總體防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。
中國互聯網:基礎設施持續優化 加速向移動互聯網轉型
2014年中國互聯網健康持續發展,“寬帶中國”等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取得豐碩成果,移動互聯網、物聯網等信息消費成為經濟發展新亮點
,互聯網繼續加速向移動互聯網轉型,互聯網網絡架構和布局進一步優化提升。
“寬帶中國”戰略扎實有力推進 當前,我國已經全面進入信息化社會,作為最重要的信息基礎設施,寬帶支撐著物聯網、云計算等高新技術
產業的發展。2014年是“寬帶中國”戰略落地實施關鍵的一年,取得了豐碩的成果,全國固定互聯網寬帶用戶總數突破2億戶,光纖用戶占比達到
34.1%,同比提高12.5個百分點;8M及以上寬帶用戶比例達到38.9%;建成了全球最大的4G網絡,建成TD-LTE基站已達73.3萬個,4G用戶超9700萬
。寬帶發展聯盟發布的《中國寬帶速率狀況報告》顯示,中國固定寬帶互聯網網絡平均可用下載速率由2014年年初的3.71Mbit/s提升至2014年年
底的4.25Mbit/s;用戶進行網頁瀏覽的平均首屏呈現時間保持在2.3秒左右;平均視頻下載速率由2014年年初的2.20Mbit/s提升至2014年年底的
4.01Mbit/s。
“信息消費”普惠民生 信息消費是刺激經濟增長的有效手段之一,國民信息需求從過去簡單的話音、文字,到今天的圖像、視頻,從標清到
高清、超高清再到3D、虛擬現實,數字流量、數字用戶成幾何級數增長。促進信息消費是黨中央、國務院拉動國內有效需求、推動經濟轉型升級
的重要戰略部署,是穩增長、促改革、調結構、惠民生組合拳的重要環節,在信息消費政策的利好下,2014年中國信息消費規模達到2.8萬億元,
同比增長25%,對GDP貢獻約0.8個百分點。
互聯網繼續向移動互聯網轉型和發展 主要表現在:一是4G商用全力推進,整個產業鏈不斷創新。中國已經建成全球最大的4G網絡,截至2014
年年底,4G基站70多萬個,用戶數量超過9700萬,4G帶動了我國應用、智能終端、操作系統、芯片等整個產業鏈條的創新和突破。二是網絡性能
快速提升,我國成為智能終端的生產消費大國。目前,4G終端銷售達1億部,在售4G終端達到664款,其中千元4G智能手機占比為65%。國產智能手
機開始注重品牌創新,市場份額快速提升。三是智能硬件從個性體驗向場景互聯演進。運動健康類可穿戴設備成為市場熱點,智能手表緊隨其后
,智能硬件領域加速細分。四是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結合催生智能硬件新業態。智能路由器、醛知道、空氣盒子、智能烤箱、冰箱衛士、智能插座
、智能門鎖、智能洗衣機等硬件產品逐漸從概念走向實用,產業創新不斷加速,家庭生活智能化成為熱門話題。
互聯網網絡架構和布局全面優化提升 全國互聯網骨干直聯點不僅服務于本地,還肩負著加快周邊區域信息流量交換和傳輸速度的重任,其運
行狀況關系到整個互聯網的安全和廣大用戶的應用體驗。2014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全國增設七個骨干直聯點的建設任務全面完成,至此,我國互
聯網形成了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南京、成都、重慶、西安、武漢、鄭州、沈陽等十大互聯樞紐,網絡架構和布局顯著優化,網間通信質量明顯改
善,互聯互通效率和安全性能大幅提升,有力地推動了我國互聯網的健康持續發展。十大互聯網樞紐的建成,將進一步增強我國中西部地區寬帶
網絡基礎設施的支撐能力,改善互聯網用戶的上網體驗,并將優化全國互聯網布局,減少互聯網流量的長途繞轉,提高全網的通信質量和安全性
能。同時,還將帶動移動互聯網、物聯網、云計算、大數據等新興產業的規模集聚和創新突破,為促進當地和周邊地區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和區域
協調發展發揮積極作用。
中國網站:總量規?;l展 民營經濟春色滿園
2014年是中國全功能介入國際互聯網20周年。20年來,互聯網在中國迅速落地生根并不斷發展壯大,逐漸成為提振經濟發展、服務社會民生
的新引擎,同時中國互聯網已成為全球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中國網站總量繼續保持規?;l展,呈穩中求進發展態勢 2014年中國網站總量總體呈上升趨勢,全年基本保持在360萬左右。1月至4月網站
總量呈逐漸上升趨勢,5月出現緩慢下降后達到約350.2萬個的全年最低值,2014年12月達到全年最高值364.7萬余個。從近三年來看,中國網站總
量呈穩中求進發展態勢。截至2014年12月底,中國網站總量達到364.7萬余個,較2013年底增加約14.1萬個,同比增長4.0%。
中國網站接入服務市場經營主體多元化,民營經濟春色滿園 截至2014年12月底,從事中國網站接入的接入服務商1068家,同比年度凈增長86
家,中國接入服務商數量最多的地區為北京(174個),排名第2至5位的地區為上海(151個)、廣東(141個)、江蘇(80個)和福建(56個)。
中國網站接入服務市場經營主體多元化,民營經濟春色滿園:一是從事網站接入服務業務的市場經營主體快速增長。因IDC、ISP增值電信業務許
可證恢復受理,全年全國新增已從事網站接入服務業務的市場經營主體86家。二是國退民進,市場份額保持均衡,壟斷市場尚未形成。3家基礎電
信企業直接接入的網站僅為中國網站總量的7%,同比下降2個百分點,單一接入服務商市場份額均未超過25%。三是接入服務市場資本多元化發展
加速推進,形成國有資本、民間資本和境外資本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新格局。四是民營接入服務商發展成就顯著。接入網站數量排名前10
的接入服務商均為民營接入服務商,接入網站數量排名前20的接入服務商中只有一家基礎電信企業省級公司,且排名在第十五。五是云計算等新
型網站接入方式發展迅猛。
中國網站區域發展不協調、不平衡 中國網站在地域分布上呈現東部地區多、中西部地區少的發展格局,區域發展不協調、不平衡的問題較為
突出。無論從網站主辦者住所所在地統計,還是從接入服務商接入所在地統計,網站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省市。按照網站主辦者住所所在地統計
,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網站數量達到256.6萬余個,占中國總量的70.4%。中部地區網站數量達到62.5萬余個,占中國總量的17.2%,西部地區網站
數量達到約45.6萬個,占中國總量的12.5%。截至2014年12月底,從各省、區、市網站(按網站主辦者住所所在地)總量的分布情況來看,廣東省
網站數量位居全國第一,達到56.9萬余個,占全國總量的15.6%。排名第2至5位的地區分別為北京(41.2萬余個)、江蘇(約34.4萬個)、上海(
約33.8萬個)和浙江(約26.5萬個),上述五個地區的網站總量約192.8萬個,占中國網站總量的52.9%。屬地內網站數量不足1萬的地區有西藏(
577個)、青海(4177個)、寧夏(7191個)和甘肅(8104個)。
中國網站主辦者中單位舉辦網站是主流,企業舉辦網站的積極性越來越高 中國網站主辦者由單位、個人兩類主體組成,在364.7萬個網站中
,網站主辦者為“單位”舉辦的網站達到272.6萬余個,占中國網站總量的74.7%,同比年度凈增長27.4萬余個。其中“企業”舉辦網站約252.6萬
個、“事業單位”舉辦網站9.3萬余個、“政府機關”舉辦的網站5.9萬余個、“社會團體”舉辦的網站約4.8萬個?!皞€人”舉辦的網站約92.1萬
個,占中國網站總量的25.2%,同比年度減少13.4萬余個。
專業互聯網信息服務網站發展初具規模,行業聚焦度高 全國提供教育、醫療保健、藥品和醫療器械、新聞等專業互聯網信息服務的網站共計
20870個,其中數量最多的是提供互聯網教育信息服務的網站,達到7744個,其次是提供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的網站,為5507個,2952個網站
提供互聯網藥品和醫療器械信息服務,1630個網站提供互聯網文化產品服務,709個網站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,383個網站提供互聯網出版服
務,367個網站提供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。
中國網站發展以人為本,用戶體驗意識增強 中國網站主辦者注重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,采用網站加速、網站安全防護等互聯網新技術
新業務的網站數量及規??焖僭鲩L。據2014年年底的數據顯示,全國共有近16萬個網站頂級域名使用網站加速、網站安全防護等互聯網新技術新
業務,從事網站加速、網站安全防護等互聯網新技術新業務的網宿科技、奇虎360、知道創宇、百度網訊等互聯網企業的規模也在日益擴大。
中國網站保護和促進文化多樣性 據統計,中國網站在使用語言的種類上,除簡體中文、繁體中文和英語之外,還使用其他語言的網站數量達
到2.1萬余個,其中包括法語、藏語、維吾爾語、蒙古語、哈薩克語、柯爾克孜語、西班牙語、日語、俄羅斯語等11種語言。中國網站語言的多樣
性,有力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對外友好交往和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。
中國互聯網行業創業創新活躍,經過高淘汰率的競爭,在部分行業和領域成長出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知名企業 2014年全年新開通的中國
網站數量約95.2萬個,平均每月新開通網站7.9萬余個;全年網站主辦者自行停辦的中國網站81.1萬余個,平均每月自行停辦的網站6.7萬余個。
經過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洗禮,在電商、搜索、社交、游戲、文學、旅游、安全等眾多領域涌現出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互聯網企業。
網站安全:經濟信息安全威脅漸多 漏洞挖掘利用日趨活躍
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監測顯示,2014年,網頁仿冒等經濟信息安全相關的威脅數量繼續呈大幅增長趨勢,體現出攻擊者明顯的逐利性。政府
網站依然是黑客組織攻擊的重點目標,但攻擊方式有所變化,網頁篡改和植入后門攻擊數量有所下降,新的攻擊方式包括拒絕服務攻擊、竊取網
站數據、大規模漏洞攻擊等。
經濟信息安全相關威脅數量繼續大幅增長 2014年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監測發現針對我國境內網站的仿冒頁面(URL鏈接)99409個,較2013年
增長2.3倍,涉及IP地址6844個,較2013年增長61.4%,平均每個IP地址承載約14個仿冒頁面。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全年接收到網頁仿冒類事件舉
報17873起、處置事件17926起,分別較2013年大幅增長69.0%和75.6%。從被仿冒對象來看,針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仿冒頁面最多。網頁仿冒與移
動應用的結合日益緊密,2014年出現多起仿冒網銀、微信等移動應用(APP)的事件,這些仿冒應用內嵌釣魚網站,欺騙用戶提交銀行卡號、有效
期、CVV碼、身份證號等關鍵信息,同時還可攔截用戶短信,竊取網銀交易或支付驗證碼信息,導致用戶資金損失。
大量針對我國境內網站的釣魚站點位于境外 據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監測,針對我國境內網站的釣魚站點(IP地址)有89.4%位于境外,共有
6116個境外IP地址承載了93136個針對我國境內網站的仿冒頁面,其中IP地址較2013年增長60.0%,所承載仿冒頁面數量較2013年增長2.1倍。在所
承載仿冒頁面數量中,美國承載了10790個。
政府網站被篡改和植入后門數量有所下降 據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監測,我國境內被篡改網站的數量為36969個,較2013年大幅增長53.8%,其
中政府網站1763個,較2013年下降27.4%。對政府網站實施篡改攻擊后,除植入異常頁面破壞政府形象或植入暗鏈進行廣告推廣以外,還出現了一
些植入釣魚頁面的現象。我國境內被植入后門的網站數量為40186個,較2013年下降47.2%,其中政府網站為1529個,較2013年下降36.9%。在受境
外攻擊方面,2014年1.9萬余個境外IP地址通過植入后門對境內3.3萬余個網站實施遠程控制,境外控制端IP地址和所控制境內網站數量分別較
2013年下降37.8%和45.3%。其中,位于美國的4761個IP地址通過植入后門控制了我國境內5580個網站,入侵網站數量居首位。2014年,我國政府
網站頻繁遭受黑客組織攻擊。從攻擊方式來看,黑客組織采用較多的仍然是網頁篡改和植入后門,但較往年不同的是,2014年還出現針對政府網
站的拒絕服務攻擊、竊取并公布網站信息等攻擊,影響網站正常運行,造成網站信息泄露,對政府網站的攻擊方式日趨多樣化復雜化。此外,從
一些黑客組織公布的信息來看,不僅包括攻擊目標的URL鏈接,還包括網站服務器類型、服務器IP地址等信息,體現出攻擊的組織性和計劃性。
漏洞挖掘和利用研究日趨活躍 近三年來,國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臺新增收錄漏洞數量年均增長率在15%至25%之間,一定程度上體現出當前
漏洞挖掘和利用研究處于較活躍狀態。2014年,國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臺收錄整理并發布各類安全漏洞9163個,較2013年增長16.7%,平均每月
新增收錄漏洞763個;其中高危漏洞2394個,占26.1%,可誘發“零日攻擊”的漏洞(即披露時廠商未提供補?。?229個,占35.2%。按漏洞類型統
計,以應用程序類漏洞最多,占68.5%,其次是Web應用漏洞和網絡設備漏洞,分別占16.1%和6.0%。2014年國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臺共向政府機
構和重要信息系統部門通報漏洞事件9068起,向軟硬件廠商通報處置通用漏洞事件714起,分別是2013年的4倍和2倍,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漏洞研究
者對重要單位和通用軟硬件安全問題的關注程度日益加強,共享漏洞信息的積極性也日益提高。
出現多起涉及基礎應用或軟件的漏洞事件 2014年“心臟滴血”“破殼”等漏洞先后爆發,由于其所涉及的均為互聯網基礎應用或協議,應用
范圍十分廣泛,因此漏洞危害級別非常高,影響范圍也波及整個互聯網。如2014年9月25日,GNU Bash組件被披露存在遠程代碼執行漏洞,該組件
是一個命令解釋器,廣泛應用于目前所有主流UNIX/Linux操作系統平臺以及OpenSSH、Apache、DHCP和其他使用Bash作為解釋器的應用。我國直接
受到上述漏洞影響的服務器數以萬計,影響數萬甚至上億級別用戶。此外,2014年4月8日微軟公司正式停止對Windows XP系統的支持服務,從4月
底至8月中旬的抽樣監測統計發現,在我國使用微軟系統的用戶中,仍有超過一半在使用Windows XP系統,規模龐大,這些用戶在未來相當長一段
時間內將面臨嚴重的“零日攻擊”風險。